一说到小楷,就很容易给人一个误解,认为没有好的书法基础是不能学小楷的,也写不好。
也有网友表示,学小楷能有多难?小楷再简单不过了,不就和我们平时读书写字一样,跟写硬笔字似的,哪有那么多讲究呢。
其实不然,学习小楷对其结构要求更高,对笔的控制也更高。对于个人的耐心考验也是很高的。
如果说学书法要按字体的发展来,从最开始的甲骨文、金文、篆隶楷行草?你觉得有这必要么?
如果按字的大小来学,最开始的人们写字也只是为了实用,甲骨文、金文、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字也并不算大。再如多宝塔、曹全碑等字也不过3厘米左右,那初学者直接进入小字又有何不可呢?
其实关键节点还在于选择不同的帖子入门,不同的帖是会影响到今后的书法作品呈现的。小楷入门红黑榜,选对会让你事半功倍。
红榜
王羲之-《乐毅论》
《乐毅论》古亦有云:取法乎上,仅得其中。与钟繇的小楷相比,《乐毅论》少了点古拙朴茂,添了些爽利清刚。
王羲之的字帖作为上乘的临帖选择,肯定是不容错过的啦。而且《乐毅论》现存碑刻版,用笔相对墨迹字帖单纯,对初学者友好~
赵孟頫《汲黯传》与《道德经》
说到书法,怎能不谈及赵孟頫?
《汲黯传》被认为是传世赵孟頫小楷名篇,和他的另一部小楷作品《道德经》,经常是让初学者纠结要先临哪一个本。
这两个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《汲黯传》它的横细竖粗以及折角提按顿挫变化较大,而《道德经》则粗细变化较小,抟折带有圆转的轨迹,个人认为入手相对简易些。但更多的书友会优先推荐《汲黯传》。
成亲王《赤壁赋》
成亲王何许人也?乾隆的儿子。这位皇子虽过着皇家枯燥乏味又平平无奇的生活,但他的字却是潇洒得很。
初学老赵,后追二王,博涉诸家,兼工各体;在馆阁体大行其道的清代,成亲王可是皇家书法的一股清流啊。字体不仅上溯有源,同时还很“前卫”地符合着我们当代人的审美。上手也相对简单,或许还能帮你追追二王的小楷,学起来吧。
文徵明《落花诗》
文徵明小楷《落花诗》可谓是人见人爱,一个字“美”,其次就是用笔细就完了。初学对于粗细的变化难以撑握,所以《落花诗》可以一细到底。
明谢在杭《五杂俎》卷七称赞文徵明小楷:无真正楷书,即钟、王所传《荐季直表》、《乐毅论》皆带行笔。洎唐《九成宫》、《多宝塔》等碑,始字画谨严,而偏肥偏瘦之病,犹然不免。至本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,疏密匀称,位置适宜。如八面观音,色相俱足。
黑榜
江湖手写体
首当其冲的便是江湖手写体,就最开始说的小楷和写硬笔一样的。为什么说江湖体不可学,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-为什么江湖体总不被书法界认可?
《灵飞经》
本来不想的,师兄说一定要打入黑榜。原因就是他的笔法太过于精妙,变化万千!《灵飞经》是唐人写经的一大高峰,但还是因为对初学者太难而被标为不友好字帖。//《灵飞经》-钟绍京,单字米字格书法字帖(小楷)
《灵飞经》的章法为纵有行,横无列。由于整篇字的大小、长短、参差错落,疏密有致,变化自然,且整篇字与字之间,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,通篇字浑然一体,虽为楷书,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,变化多端,妙趣横生。
最后只能说,太黑了!自己不行,非要怪人字帖不行